行測判斷推理:搭起前提型的“橋梁”
在可能性推理的題目中,同學們經常會遇到問法為“上述論證基于以下哪項假設?”的前提型題目,雖然題量不大,但感覺難度很高。其實這類題目有一種簡單直接的解題方法——“搭橋法”,掌握了這種方法,就可以抓牢前提型題目的解題“鑰匙”。
一、前提型題目特征
前提型題干論據和結論之間可能存在邏輯差距或概念上的跳躍,論證缺少必要的前提,問法也具有明顯的特征,比如“上述論證基于以下哪項假設?”,“為使上述論證成立,必須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等,通常會出現“前提、假設”類似的表達。
二、解題技巧——搭橋法
1、搭橋法的含義
搭橋法就是在題干論據和結論之間的跳躍信息建立聯系,就像在河的兩岸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使邏輯更加完整,讓論據能夠順利地推出結論。
2、解題步驟
(1) 分析結論和論據
首先要明確題干的結論和論據。結論通常是題干中作者的觀點或主張,論據則是用來支持觀點或主張的理由或事實。
(2) 尋找跳躍概念
比較論據和結論的內容,找出它們之間的跳躍概念。
(3) 建立聯系
建立論據和結論之間跳躍概念之間的聯系,使論據能夠必然地推出結論。例如:論據:A導致B,結論:A導致C,B與C之間存在跳躍概念,則建立B與C之間的聯系。
三、實戰演練
【例】雜草稻是稻田里不種自生、伴隨栽培稻生長的一種“雜草型稻”。研究者在雜草稻基因組中發現了與干旱脅迫下葉片干枯程度顯著相關的基因——PAPH1。消除該基因后的株系,其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降低;而PAPH1基因過度表達的株系,其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增加。因此研究者指出,PAPH1基因在雜草稻抗旱性中發揮關鍵作用。
上述論證的成立須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A.正常狀態下的栽培稻長期生長在有水的環境中,不含PAPH1基因
B.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的流速也促進PAPH1基因的表達
C.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越高,雜草稻的抗旱性越強
D.雜草稻與栽培稻存在基因交流,其演化與栽培稻選育品種密切相關
【中公解析】答案C。題干論據指出消除 PAPH1 基因后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降低,PAPH1 基因過度表達時流速增加;結論是 PAPH1 基因在雜草稻抗旱性中發揮關鍵作用。但是論據中只是提到了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的變化,而結論說的是抗旱性,兩者之間存在跳躍,所需前提必須建立“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的變化”與“抗旱性”的聯系。A項指出“栽培稻”生長在有水環境下且不含PAPH1基因,但沒建立“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的變化”與“抗旱性”的聯系,無法做前提,排除;B項指出葉肉細胞膜內外鈣離子和鉀離子的流速對PAPH1基因有影響,但沒建立“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的變化”與“抗旱性”的聯系,無法做前提,排除;C項指出“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越高,“雜草稻的抗旱性”越強,建立了“雜草稻抗旱性”與“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的關系,屬于前提項,當選;D項指出雜草稻與栽培稻存在“基因交流”,且雜草稻的演化與栽培稻選育品種密切相關,但沒建立“鈣離子和鉀離子流速的變化”與“抗旱性”的聯系,無法做前提,排除,故答案為C項。
總而言之,前提型題目中,“搭橋法”是通過分析題干論據和結論之間的差異,建立跳躍概念的聯系的方法,希望大家勤加練習快速掌握。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