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相對論
1.相對論的提出
相對論是關于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主要由愛因斯坦創立,依據研究的對象不同 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相對論極大的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同時的相對性” “四維時空”“彎曲時空”等全新的概念。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了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的不可分性,是核武器發明的理論 基礎。
2.廣義相對論的驗證——黑洞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 · 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 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于空間一點,則該質點周圍會存在一個界面 ——“視界”。 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是光也無法逃脫。
這種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 · 阿奇博爾德 · 惠勒命名為“黑洞”。黑洞無法直接 觀測,但可以借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
2016年, LIGO 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 合作團隊宜布他們利用高級LIGO 探測器, 探測到了來自于雙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號,黑洞合并產生引力波的證據,被視為愛 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有力證明。
2019年,首張黑洞照片面世再次檢驗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知識鏈接】黑洞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照片上的黑洞來自于寶 女座一個巨植圓星系M87 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
此次照片的拍攝是天文學家動用了遍布全球的8個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組成了 一個所謂的“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而成。
2019年11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依托郭守敬望遠鏡(LAMOST) 發現 了一個迄今質量的恒星級黑洞。這個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 |有望推動慢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蘋新。
(責任編輯:李明)